大咖小说

《司马光传》最新免费章节第三章真宗继续听大臣讲学

第三章真宗继续听大臣讲学

朱昂向皇帝进讲西周故事:朱昂说到:“周族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夏朝时即在陕西、甘肃一带活动,周族自称始祖弃做过夏朝的农官。弃后被周人尊崇为农神后稷。传说周族在古公亶父时迁到周原,从此定居下来,农业开始发达起来,这时才正式自称为周人。周人后来与商人发生冲突,后来在周文王姬昌在位期间,商朝逐渐衰落,姬昌积极做准备,他礼贤下士寻找有才干的人为己用,吕尚就是其中一位,吕尚就是有名的姜子牙。同时联络各路诸侯,为代商做准备。武王姬发继承文王的位子后,在盟津会诸侯,誓师东进,与商王军会战与朝歌牧野,周胜,帝辛登露台自焚而死,商亡。 这就是“武王伐纣”,与成汤合称“汤武革命”周朝带给中国的影响是深刻的,周族是一个典型性的农耕民族,农业文化较发达,农业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时开始人工养鱼。农业种类繁多,农业工具主要是金属工具,辅之以木、石、骨蚌器。

周朝沿用商朝文字,并进行了改造,但由于各地域后来发展起来的文字并不相同,所以文字的书写模式并不相同。周朝的文字除了在龟甲和兽骨、金属器皿上之外,还出现了写在竹片和木条上的文字,成为“简”。周人重"礼"以礼治天下,别贵贱,分种类,礼是严肃的,僭越礼的界线后果是可怕的。周礼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周礼是无声的界线,而“乐”则是辅助礼的,有声的,有人情味的带有疏导性的仪式。周王视礼乐为核心意识形态,孔子曾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表明礼乐的重要性。周人做《吕刑》防止有人破坏礼乐制度,但实践起来也有漏洞,“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乐制在行政方面主要表现为分封制度,也就是“封建诸侯”,封建诸侯是和当时的社会形式相适应的,周人代商后面对人数众多,面积广大的商国,自己进行直接管理,恐怕困难重重,通过封建诸侯,使各诸侯国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管理政策,更现实一些,同时也可减少商人亡国的痛苦,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又承认周王的天下共主的精神领袖地位,遵守周王制定的礼乐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礼乐制度在人际关系方面主要实行宗法制,主要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由于周人贵族实行一夫多妻制,子女众多,由谁继承父亲的职位,是个难题,选嫡不选贤,选正妻所生长子,可以有效地防止职位的争夺。与异姓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姻亲来调节,周人认为‘同姓相婚,其生不蕃’,主要是周人认为同父系之男女比如同家,当然不能进行婚姻。周王政主要由太师和太保来执行,周礼记载设六官,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辅助执行,主要管“三事”,及周王直接管辖的区域,另有关诸侯的事物称之为“四方”。周朝专门设太史令管占卜、礼制、时令、历法、天文等,周朝的史书很多,史学研究发达,但流传下来的很少,比如《尚书》流传至今天,也是历经磨难,好几次都绝迹了,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又有人将该书献给朝廷,于是有学者质疑《尚书》的真伪,笔者认为《尚书》最后一次绝迹离现在已经很远了,之后出现的版本,也反映了哪个时代对周朝的认识,而且当时的史料也较丰富些,同时也透露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应该有较强的史料价值。今天也有很多人是通过孔子编订的《春秋》来研究周朝历史的。武王克商后,封纣王子武庚为诸侯,都殷,统领部分商民,又分商地为三,命文王子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领三地,视为“三监”,监视武庚,后武王死,子诵立,是为成王,成王幼,叔父周公旦摄政,武庚乘变,联合管叔、蔡叔叛周,周公调师镇压,三年乃定,诛武庚、管叔,流蔡叔。后世称为“三监之乱”。三监乱后,周公迁商民至洛邑,筑城,是为成周,镐京为宗周,后周公订礼乐、封建诸侯,七年后归政,成王亲政,成王与其子康王在位期间,社会较安定、祥和,后世称之为“成康之治”。周人在封建诸侯之后,对没有爵位的子民称国人,“国人”服兵役后,回家劳动,除了在公田上劳动,还在私田上劳动,“野“人”在公田里劳动,依附于土地。周政在成康之后转衰,到周厉王时,实行专利措施,王畿里的山川林泽收归己有,国人谤议,王又任命卫巫“监谤”,行人路以目侧,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国人暴动”,那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信史时代。国人暴动后,厉王逃亡,王政由召公和周公主持,称“共和”,这一年也称共和元年。到周幽王在位期间,史载宠爱褒姒,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结果被犬戎攻下镐京,幽王死,平王即位,迁都成周洛邑,西周亡,东周立。”

翰林王钦若向皇帝进讲春秋战国史:“东周时,王室已经很衰微了,对诸侯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各诸侯都在积极扩充实力,对王室的号令多不执行,王室成为一种象征,王室所制定的礼乐制度,已经无法推行下去,诸侯们自己制定自己的制度,跨越了王室的礼乐,‘礼崩乐坏’。诸侯在战国时就称王,但仍然不能称为天子,诸侯仍然称周王为‘天王’。东周在习惯上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早在西周末年人工冶铁技术就已经出现,春秋时既能炼熟铁,也能炼生铁,技术较以前进步,铁制农具被广泛运用,牛耕技术得到推广。开荒者知识增多,私田增加,各诸侯国纷纷调整赋税收制度,齐国“履亩而税”,晋国在惠公六年“作爰田”即田地轮休。鲁国在宣公十五年按亩征税,是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开始,即“初税亩”。早在西周时就开始了农业灌溉,到春秋时开始出现了人工灌溉工程,是由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修建的芍陂,至今犹存。到了战国时期,灌溉工程更多,如秦国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灌溉工程,至今仍发挥作用,还有秦国关中的郑国渠。春秋战国时社会上出现了新兴的阶层,如自耕农、地主、私属徒等。此外原介于贵族和庶人阶层之间的“士”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多向新兴地主阶层和贵族推介自己的知识特长和主张,以期得到任用和实现主张。随着士阶层的活跃,知识文化迅速流向民主张间。各种知识文化互相发生碰撞,交融,中国文化开始进入一个高峰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春秋时期的主要思想家主要是老子和孔子。老子名李耳,字伯阳,楚国人,做过周王室的小官,老子主张"无为",“无为而为不为”理想是“小国寡民”,老子的思想有辨证法的因素,认为可以弱胜强。以静制动,循天道而生。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出身没落族家庭,曾做过鲁国司寇,办私学,讲学问,丧母后携弟子周游列国陈述己见。后回鲁国继续讲学,删订《诗》、《书》,订《礼》、《乐》、《周易》,编订《春秋》孔子“述而不着”,其思想行为被后世弟子编辑成《论语》,《论语》集中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学说。孔子主要叙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提出合理化的家庭及社会伦理道德,是世俗哲学。孔子心目中理想的社会模式是三代,其核心思想是‘克己复礼’,提倡复古,孔子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形而上学方面,孔子不否定上天的存在,但要求“敬鬼神而远之”,又说"未知生焉知死",更注重研究社会现实,在治国之道上,孔子倾向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也强调“足衣、足食、足兵”,对于不知“礼仪”的其他族类,孔子要求“居中国者中国之”,但反对华夏失礼仪,近戎狄,他自己也不愿意“左祍”。孔子讲“忠”、“恕”,“忠”者执着也,“恕”,就是变通。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战国时,墨子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墨子名翟,生于鲁国,提倡做事要有事实依据,倡导兼爱、非攻,节俭,带有一定的神秘性和宗教色彩,有较严密的组织性。庄子名周,宋国人,思想受老子影响很大,认为变化无时无地不有,主张遁世,否定现实,着有《庄子》,《庄子》文采飞扬,有较强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孟子,名轲,字子舆,孟子思想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提出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行仁政,“仁者无敌”,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变通,富有吸引力,对后世影响仅次于孔子。韩非子 ,韩国贵族,荀子弟子,主张君主要法、术、势结合,方能很好行政,被秦始皇采纳。着有《韩非子》五十五篇,其中有不少耳目能熟的名篇。此外还有名、农、兵、阴阳各家,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此外,还有《吕氏春秋》等表现出的杂家思想。春秋时,王室衰微,无力调节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诸侯国之间失去上层的约束,自己都纷纷开始自己独立发展,外交、竞争、合作交织在一起。不仅周王室君权不强,各诸侯国,也出现卿大夫专权的情况。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等。春秋时,齐桓公执齐国后“尊王攘夷”,“尊王”是对“诸夏”而言,,“攘夷”是对戎狄的措施。重用管仲,伐戎狄,存邢、卫,连宋、鲁、郑,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天子的代表也参加,桓公成为霸主。继桓公之后,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也成为霸主,史称“春秋五霸”。在卿大夫专权的诸侯国,晋国被三个家臣韩、赵、魏所分割,称为韩国、赵国、魏国。得到周天子的人认可,是为“三家分晋”。齐田成子,积阴德,收租小斗进,大斗出,逐步扩大势力,后代姜氏,田氏自立为齐王,史称“田氏伐齐”。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都互相兼并,剩比肩而立的几个大国,君主都成王,与周王同。为了竞争,纷纷拉拢士为己用,用富国强兵之术,有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们含辛茹苦,终获重用。战国时七国争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国对兼并其他六国非常渴望。 战国中后期,六国合纵对付秦,而秦与各国连横,拖延时间 ,瓦解合纵。倡导合纵者乃苏秦,而连横者张仪。秦始皇灭六国, 建立秦朝,在 灭楚过程中,楚大夫屈原自尽,屈原善辞赋,所做《离骚》《九歌》等合称《楚辞》有较浓厚的南国风情,流传于当世。燕国太子丹买壮士刺秦王,秦人对抵抗顽强的赵国尤为忌惮,先离间赵国罢廉颇将职,改用赵括为将导致长平之败,六十万兵士被坑杀,当时秦将为白起。当年秦攻楚,楚迁都寿春,秦仍攻之,楚既亡,楚将项燕起誓道:‘楚有三户,亡秦必楚’。就是楚国只有几户人家,灭亡秦国的必定是楚国,形容楚国的亡国之痛之深,也表明了楚人必定亡秦的志向 ”

梁颢讲秦汉史,向真宗说道:“秦灭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设郡县,修驰道,筑长城,焚书坑儒,文化上有较大的退步,政治上早熟,严刑峻法,后楚人陈胜称王反秦,各国贵族后人也效仿,各地反秦力量在巨鹿一战,全歼秦军,为灭秦做好了准备,当时的义军统帅为楚将项羽。楚怀王同时命刘邦西入秦川,刘邦入咸阳,秦亡。后刘邦与项羽竞争,长达四年,因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项羽自立为西楚王,故称“楚汉之争”。刚开始项羽表现的很主动,项羽部将韩信、英布二将叛逃至刘邦帐下,战争到了胶着状态,楚汉相约以鸿沟为界,各守疆土,但刘邦取得喘息机会后,重新兴兵,,使项羽很被动,最后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定都长安,为西汉 。汉朝的崛起,汉朝农业已经将铁质农具推广至中原之外。治理黄河取得加大的成果。丝织品远销外国,漆器制做手艺高超。长安、洛阳成为全国的重要都市,比较繁华。汉兴五铢钱,对后世影响很大,制币权归朝廷,实行盐铁官府专卖制度,西汉初年,黄老思想较流行,修养生息,无为而无不为。到了中后期,汉儒兴盛,主要代表人物为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受到汉武帝的采纳,独尊儒术。黄老渐消。学术研究出现今文和古文两个流派,主要是对六经的不同解释。王充的哲学比较突出,认为元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否定天人感应,伦理上他认为道德根物质生活的多寡有很大的联系。着有《论衡》,有逻辑学的成分。佛教在西汉末,东汉初从西域传入中土,东汉后期道教兴盛起来,现代道教基本上从张道陵的五斗米道继承而来。史学研究发达,官修史学被继承,司马迁修《史记》,乃“史家之绝唱”,东汉班固撰《汉书》,此外还有《东观汉记》《吴越春秋》、《越绝书》等汉文学作品主要有汉赋、散文、汉乐府诗,赋家主要是司马相如,和杨雄、班固、张衡等,散文家主要有贾谊、晁错,汉乐府主要是民歌,部分流传于世。汉代装饰性壁画较流行、画像石、画像砖有很高的水平,东汉有陶俑,西域乐器传入中国,舞蹈音乐与前朝有很大的改变,更加丰富。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以测地震方位。太初历颁布,是比较完整的历法,还有天文著作《周髀算经》重要的算数著作为《九章算术》,出现专门的农学著作,如《四民月令》。完整的药书出现如《神农本草经》,出现不少名医,如张仲景、华佗等。东汉时蔡伦发明适于书写的蔡侯纸,传入东亚和中东、欧洲等国。高祖刘邦建汉后,诛杀韩信(楚王,后降淮阴侯)、英布、彭越(梁王)三异姓王,杀白马起誓“非刘姓者王,天下共击之”。朝政刘邦死后,吕后专权,重用娘家人吕禄、吕产,吕氏皆封王位,一族控制朝政,后刘邦部下周勃、陈平铲除吕氏,迎赵王刘恒临帝位,刘恒是为文帝。刘恒与其子景帝在位期间,重黄老之术与民休息,无大的变动,自秦末来少有的安定,成为“文景之治”文帝时废除连坐,轻徭薄赋,鼓励养马准备时抵抗塞外游牧民族匈奴。景帝时晁错提议对诸侯国进行改革,景帝采纳,引起“七国之乱”,七国均为刘氏同姓王,七国要求“清君侧,诛晁错”晁错被诛杀,但七国还不罢休,七国兵锋很盛。周勃之子周亚夫拜将,最后平定七国之乱。武帝时对诸侯国的事务进行近一步的改革,允许诸侯王在自己的分封王国内分封自己的儿子建侯国,王国被分解,即允许诸侯国自己裂土封侯。诸侯国越来越小,更无法相朝廷挑战。后汉武帝又夺去一些王侯的爵位,此后诸侯国只是汉朝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汉朝在武帝时期,逐步加强中朝的权力,削弱外朝既宰相们的权力,内朝主要是置尚书令,侍中等职位牵制外朝,内朝主要是皇帝的亲信,置内朝官对后汉及魏晋官制影响极大。武帝时不断向外扩张,北击匈奴,西进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探险,昭帝时设西域校尉,防治匈奴骚扰。武帝时派兵出辽东,置辽东、乐浪、玄菟等四郡,今天的韩半岛北部的一部分地区被汉朝占据。汉朝还占据西南夷的许多地方。秦末岭南独立,汉武帝有重新占领岭南,置南海郡。武帝时边事迭起,劳民伤财。到武帝末年,民不聊生,后太子谋反,被诛杀。武帝立勾弋夫人子弗陵为太子,杀勾弋夫人。弗陵立,是为昭帝,昭帝死宣帝立,昭宣时,国力有所恢复,史称“昭宣中兴”。昭宣时,大将军霍光辅政,人们常把伊尹与霍光联系起来,成为“伊霍之才”。宣帝自幼长在民间,是谋反太子之孙,武帝曾孙,被大将军霍光立为皇帝,汉元帝时汉嫁王昭君给匈奴单于,和亲罢兵,但汉匈仍时有小战。西汉末年,外戚王氏专权,历立几代,后王莽废汉孺子婴自立为皇帝,国号新。王莽学识渊博,治理国家十分糟糕,王莽末年发生起义,群雄并起。刘秀称帝,复汉国号,改元建武,定都洛阳,尚红,称炎汉,又称东汉或后汉,刘秀消灭群雄,刘秀死后尊称为光武帝,故称东汉建立为“光武中兴”。刘秀起事时,手下大将多南阳豪强地主,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封功臣,势力日盛。东汉除光武帝、明帝、章帝为成年即位,其余皇帝大多为幼年继位,政权多受皇帝母族控制,外戚专权较盛,大将军梁冀被小皇帝说成“跋扈将军”,后梁冀害幼帝死,汉后期,宦官势力抬头,汉灵帝时暴“十常侍”之乱,东汉的对外策基本沿用西汉,严防匈奴,班超“投笔从戎”复西域都护府。东汉末年太平道叛,地方势力崛起,平叛后,各地方武装经过兼并形成了三个主要的政治集团,即中原的曹操集团,江东的孙权集团,和四川的刘备集团。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富睿智,希望平定各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企图一举占领南方,孙权派周瑜迎敌,周瑜联合刘备在赤壁用火攻击败曹操,曹操退回中原,志愿未遂。孙权自保江东,刘备攻四川刘璋和汉中等地得手。”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历史

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