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在北宋的皇宫走一走》最新免费章节王猛
王猛
赵佶心存疑虑,不知来的是童贯率领的燕山府军,还是来自西北的折家军。
“陛下,不管是谁的部队,不都是我大宋的将士?”折紫薇说道。
赵佶听完心中豁然开朗,对呀,来的不都是我大宋军队。不管战斗力怎样,总能给辽国和女真人威慑。
“立刻与援军取得联系,并且确认到底是我大宋哪支部队,另外,以朕的名义起草诏书,让援军在上京城下待命!”
自从鱼儿城战败后,完颜宗弼对外宣布宋金结盟,闹得辽国人心惶惶,现在把援军放到上京城外,即能给辽国压力,为大宋争取更大的利益,也能起到震慑女真人的作用。
辽国自以为女真人和宋军签订的是城下之盟,只要对宋国封锁消息,宋国国内就暂时不会对辽国用兵。
让辽国意想不到的是赵佶此时更不敢对大宋宣称在辽战情。此次入辽作战,宋国本来就面对巨大压力,要是战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起大宋军民的惶恐,再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赵佶派赵良赐在国内大肆宣传,说宋辽联军把女真人打的节节败退,另外确实也把燕云大部分地区归还大宋,并且有童贯驻守,现在大宋军民上下一心,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
面对宋军的到来,辽国并没有把宋军“全军覆没”的事情告诉援军,只是说赵佶率领全军乘胜追击,去截女真人粮草了。
从大宋来的援军暂时先驻守上京,等赵佶消息。
先不说赵佶联系援军之事,自萧让入狱后,终日以泪洗面,面对阴暗潮湿的牢狱,发霉的空气让人窒息,萧让没有大喊大叫,更没有大骂当今圣上对自己不恭,只是每天都奋笔疾书,写下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平戎策献给圣人。
耶律延禧看过后只是略微扫过几眼,便扔在一旁,看也不看。倒是一旁的太监俯身捡起,仔细的看。
圣人微微皱眉道:“萧让这逆贼,朕自诩带他不薄,你看他写的什么,表面处处为朕着想,可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宋国的利息。此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太监从容地放下奏折,开口道:“陛下说的不错,此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可奴才听说宋国亲王对萧让颇为器重,杀了萧让,只怕惹恼宋国。”
太监不在言语,略微转头看圣人龙颜,耶律延禧表情稍有缓和,似乎陷入沉思之中。
“萧让此贼固为可恨,可他毕竟是我大辽贵族,是我大辽萧太后的嫡系子孙,又是萧氏一族的首领,萧氏在朝野颇具实力,萧让在民间也颇具声望,若是处死萧让,唯恐女真人将此事加以利用散布谣言,使大辽百姓对陛下离心离德。”
太监说完,立在一旁。耶律延禧听罢颇有感悟,一个想杀却有杀不得的人,耶律延禧认为这是臣子对皇权的威胁。耶律延禧一时气愤,拿起桌上西夏进贡的白玉九龙杯,狠狠摔在墙上。
耶律延禧用力极大,茶渍溅到墙上,洁白如玉的墙壁出现一圈黄褐色的印迹。
宫人一看,诚惶诚恐的跪在地上以求陛下息怒。白玉九龙杯是圣人最喜爱的玩物,此杯全体通透,洁白如玉,杯中有碧绿色翡翠的九条栩栩如生的龙,蜿蜒在杯壁,此杯浸入琼浆之后,九条龙便隐隐游动,煞是好看。
此物刚刚进宫不久,圣人喜爱至极,连续把玩三天三夜未曾离身,并不顾群臣相劝,许以西夏使臣高官厚禄,并原谅西夏向宋称臣之事。
宫人跪在龙椅下,如大祸将至,吓得浑身颤抖,唯恐圣人一气之下将他们杖责致死。
立在一旁的太监向宫人拜了拜手,示意让他们退下。宫人如获至宝,赶紧退下。
耶律延禧怒气未消,把萧让所奏撕得粉碎。
“圣上,依奴才看来,女真人还未退兵,但是宋国援军以在上京待命,我大辽可以让萧让出面,让宋军对付女真人,咱们坐山观虎,待宋军与女真人两败俱伤之时,我大辽再出兵收复失地,顺手在夺回燕云之地。”
耶律延禧沉默不语。
太监额头渐渐渗出冷汗,微微抬眼观察龙颜。
“依爱卿所言,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吧。”
太监颔首道:“奴才遵旨。”
太监嘴角露出一个满意的弧度,却并不告退。
圣人略显不满。
“爱卿可还有事上奏?”
“圣上,那萧让所书计策,可予采纳?”
耶律延禧听罢露出满脸凶恶之相,咬牙切齿的说:“萧让所献之策,一一准——揍!”
“准”“奏”二字,是耶律延禧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太监不敢怠慢,立刻去大狱找萧让。
萧让和往常一样,在阴暗潮湿的牢房之中依旧奋笔疾书,不停的在给耶律延禧献策。
狱卒也被萧让这份爱国情怀所打动在狱中并没有为难萧让。还为他准备笔墨,只要萧让不出这道狱门,狱卒都尽量满足所需。
“丞相,您受累了。”太监缓缓说道,脸上未见任何表情。
萧让这才停下笔,转眼一看来人,立刻俯身便拜。
“下官见过王公公,不知公公所来何意?”
这太监正是耶律延禧身边的红人——王猛。据说王猛父亲王安也是辽国大将,世代忠良。后来被奸人所害,诬告谋反,后来王安被诛灭九族,只因王猛年幼,当年查抄王安的官员于心不忍,有心放过王猛,便把王猛当做家奴私生子赶出王府。
后来王猛因生活所迫,便入宫当了太监。正好被首领太监送到耶律延禧处。王猛因生在将门,骑射功夫不亚于父亲王安,正好耶律延禧又喜欢打猎,王猛在一次狩猎中帮助耶律延禧打下一头黑熊。日后颇得耶律延禧器重,每次打猎都带上王猛。
王猛也不失耶律延禧所望,每次二人进山都满载而归。王猛不仅会打猎,也粗通文墨,耶律延禧读书时他便在左右伺候,耳巡目染,也学到不少。
因为幼年在外,王猛学到一套察言观色的本领,总能猜想到耶律延禧想要的,把耶律延禧伺候的服服帖帖。
后来耶律延禧做了皇帝,便让王猛做首领太监,耶律延禧对王猛毫无避讳,对宦官外戚不得干政的组训忘得一干二净。
二人不仅一起打猎,有时也一起讨论国事,就连当朝太子见了王猛也是毕恭毕敬。
萧让问完。
王猛开口道:“丞相不必如此大礼,奉圣上口谕,恢复萧让丞相之位,丞相所奏,一一准奏。着萧让处理与宋结盟一事。”
萧让心想,难道是大宋来的援军知道了鱼儿城兵败一事?这可如何是好。这事办不好就是两头不讨好,不但辽国视己为奸臣,在宋依然无容身之处。
王猛似乎猜到萧让心中所想,开口道:
“丞相不必多虑,救出丞相一事是由咱家一手办的。”
王猛说罢,笑吟吟地看着萧让。
这让萧让更加疑惑,自己和王猛虽是共事一主多年,却也并无深交,再说王猛城府极深,喜怒不行于色,虽然深得圣上宠信,但也待人谦谦有礼。
朝中组训重臣不得与宦官勾结,再说凭萧让的地位也无需结交王猛,所以两人心照不宣,并无往来。
萧让虽有疑惑,也没有多问,只是点头谢过。随王猛走出大狱。
萧让准备去找圣上谢恩,被王猛挡住。
“丞相留步,圣上此时还不想见丞相,另外陛下口谕说朝中之事皆由耶律元帅和丞相打理,又是找咱家去告知圣上就可以了。”
萧让这是听明白了,耶律延禧退居二线,朝中的事由自己和耶律大食,王猛三人决策,王猛应该是耶律延禧派来监视二人的。
萧让谢过后刚想转身离开,又被王猛叫住,别有深意地对萧让说:
“丞相,日后咱家要是有事相求,还望丞相帮咱家一把。”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