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小说

《大唐诗家夫子》最新免费章节第47章王昌龄师生途经莫高窟

第47章王昌龄师生途经莫高窟

话说王昌龄师生在花城湖畔的花木兰营城呆了下来。由于郑武军是这里的都统,也就是这里的最高长官,加上王昌龄又有了大诗人的名号,所以王昌龄师生就受到格外的敬重,每天有一帮下级军官轮流陪酒,谈一些军营的事情。王昌龄对他们说,现在是太平盛世,没有战事,作为军人是幸福的。王翰的《凉州词》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那是指的乱世,战事频繁,作为军人,生命最没有保障。现在大唐盛世,四海一统,边关太平,军人们只是搞一些训练,搞一些基本建设,或者搞一些垦农的工作。表现好,还可以提升职务,由小官逐渐上升,五夫长、十夫长、百夫长到都统、千夫长、将军,你们郑武军不是升到了都统吗?军士们听了王昌龄的话,无不佩服,都表示要好好干,混个出息。王昌龄还问起军营的生活,军士们都反映还好。王昌龄说,王之涣有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是以前的事情,现在玄宗皇帝英明,关心边关将士,应该不会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情况了吧?况且,我们肃州这地方还在玉门关里面呢。说得军士们心中高兴。

这一天,王昌龄师生要走了,全营房的军士都出城送行,千言万语,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那种依依惜别的场面还真的让人感动。郑武军同几位副官一直送出肃州才止步。

爱好文物的人到了西域,这敦煌莫高窟是一定要去的。现在王昌龄师生正奔驰在去莫高窟的路上。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东南五十里的鸣沙山麓大泉河畔,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艺术内容最丰富而又精湛的石窟群。据记载,前秦符坚建元二年有一位叫着乐尊的和尚来到这里,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仿佛有无数的佛像,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佛,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此后人们相继在这里开窟。经历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的不断开凿,现有洞窟七百多个,库内布满无数的彩塑和壁画,成为闻名天下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出现在五师生面前,只见在三四里长的石壁上排列着五层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石洞,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面对如此壮观的神境,王昌龄五师生又一次惊呆了!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的奇观!我大中华竟有如此神奇的创造力!

王昌龄师生走近石壁,只见沿石壁底下一线搭满棚子,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好一派热闹景象。五师生很快了解到,这些棚子都是为开凿石窟的工匠和佛像泥塑、泥塑彩绘和洞壁绘画的艺术家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

五师生很快找到了为给游客提供生活方便而开办的“莫高窟客栈”,王昌龄师生在“莫高窟客栈”办好了住宿,吃了中饭,匆匆走向最下面一层洞窟。五师生立刻被洞窟里面的艺术气氛所感染,只见一尊尊泥塑佛像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洞壁的彩色绘画五彩缤纷,各种题材的绘画令人们眼花缭乱:佛经故事画、佛教史迹画、经变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凭着王昌龄的博学,绘画题材应有尽有。

现在王昌龄师生来到一个石洞门前,上面题着“藏经洞”三字,五师生走了进去,五师生又吃了一惊,原来里面是一个巨大的藏书洞,据管理员介绍,里面藏有大约五万多卷古代珍贵文献和大量的绢画等艺术品,最早的有三国两晋时代的写经,其中绝大多数是佛经。此外,还有儒家的《诗》、《书》、《论语》等经典;有涉及古代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历史文献;有古代变文、曲词等文学作品以及俗字、音韵等语言文字资料;还有包括医药、天文历法、地理等方面的古代科技材料;也有古代乐谱、舞谱以至《棋经》一类的珍贵文献。藏书量之大,内容之齐全,无不让世人咂舌。

王昌龄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这里的石头质量是不是有什么特殊?为什么偏偏在这里开凿这么巨大的石窟群?王昌龄伸手在洞壁上到处摸了摸,发现洞壁都特别的光滑,那些绘画线条的边缘都非常清晰。王昌龄明白了,原来这里的岩壁全是那种极其细滑的岩粉石,凿出的岩粉就像景德镇的磁泥那样细滑,这种岩粉石用钢铁钻头开凿石洞有特殊的优势,首先是钻头容易挖进,第二是能够按照施工者的意愿掌握各种尺寸,再就是开凿好的石洞经过打磨可以达到非常细滑,这就保证了绘画线条的边缘菱角达到非常理想的清晰度。王昌龄通过跟正在施工的师傅们交谈,证实了他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

王昌龄师生在莫高窟呆了四五天,基本上把七百多个石窟都走了一遭,离开莫高窟,向着阳关方向进发。

这一天,到了阳关,只见这里的自然环境大不一样,虽然是早春二月,但是却看不出一点春的气息,所有的落叶树都光秃秃的在塞北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常绿树似乎也并不常绿,枯黄焦渴的叶片在寒风中发出阵阵哀叹,时而发出“哗啦啦”的悲鸣。北边的白山和南部的阿尔金山毫无生气地保持着它们的千古沉寂。用先秦石鼓文阴刻着“阳关”二字的关城楼像一位世纪老人孤苦伶仃地立在布满青苔的古道上。王昌龄很是出乎意料,为什么这样一座闻名天下的古关现在变得如此萧条零落?

面对此情此景,王昌龄吟诵起了王摩诘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薛家兄弟问王摩诘是什么人,王昌龄告诉他们:“王摩诘又叫王维,山西人,比我还小十一岁,但是他在四年前就中了进士,厉害哪!”

“这么说来比你王大哥还厉害?”

“是呀,不是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吗?你们以为天下就你们的王大哥能够写诗?比你们王大哥厉害的人多着哪。以后要是有机会跟那些天下诗坛精英相聚,我让你们兄弟见识见识。”

“王大哥见过那位王摩诘吗?”

“人家现在是朝廷的大乐丞,我还是一名普通村夫,不能随便相聚呀,但是可以肯定,以后一定有机会,到时候说不准我们还可能成为朋友。”

大家一路议论着王摩诘,不知不觉又到了一个古关前面,大家看那古关,倒是一个像样的关城,城门上方用先秦金文阳雕“玉门关”三字。五师生又有了议论话题:

“王大哥,这就是‘春风不到玉门关’的玉门关吗?”

“看样子是吧,根据史书记载,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时候,到现在也有八百多年了。当年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从西域和田采购玉石要经过这里,还有那直通万里之外的丝绸之路也必须从这里经过,所以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两关’,就是阳关和玉门关。”

现在五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关城上来了,只见关城乃是一座四方形的小城堡,关城全用黄土筑成,城墙东西长和南北宽均有半里路以上。高三丈多。城墙顶部宽度约一丈。西边和北边都有城门。城顶四周有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三尺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

关城耸立在东西走向的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五里或十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不少居民住房。在长城的南边还有一堵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

站在关城城墙上向远处眺望,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戈壁风光,以及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形态逼真的天然睡佛以及戈壁中的沙生植物。这些景物与蓝天、大漠、绿草构成了一逼辽阔壮美的神奇画面。

王昌龄忽然明白了,阳关之所以变得萧条零落,也许它离玉门关距离太近,已经很久没有作为关隘利用了,重点放到了玉门关。

正想着,王昌龄又来了诗意,一首《从军行》又被他一字一顿的吟出: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在关城进门处的墙壁上挂着一块三尺见方的木板,上面雕刻着文字,五师生看那文字,原来刻写的是《旅客须知》,主要内容是,玉门关以西到罗布泊的数百里旅途中遍布着盐碱沼泽,少有泉水,希望旅客带足饮用水和至少三天以上的食品。

王昌龄师生按照《旅客须知》的说明,带足了四五天的饮用水和食品,离开玉门关,向西边的罗布泊方向奔驰。果然,一连三天都在盐沼地奔驰,绿色植物很少,看不到清泉,就连鸟儿和地面上的小动物也很少看到,满眼都是没有尽头的死气沉沉。好在在适当的路段还有简陋的房舍供人们晚上歇宿,但是却不能够提供饮用水和食物。

第四天傍晚,五师生看到了蔚蓝的一片,王昌龄知道,那蔚蓝的一片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内陆湖罗布泊。天黑之前,王昌龄师生发现了帐篷,五师生第一次在牧民的帐篷里跟牧民一起过夜。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历史

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