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群英传》最新免费章节第三十回李亨继大统二将出朔方
第三十回 李亨继大统 二将出朔方
四十五岁的李亨,已经做了十六年的太子。
在马嵬坡的一株松柏下,他正与自己七十一岁的父亲——天子李隆基相对长座。
哗变的士兵们已经被安抚下来,贵妃等人的尸体也已经被草草安葬,包括高力士在内的所有人都远远的退了开去,陈玄礼带着一些侍卫在更远的地方放哨戒备。
此刻,这里只有这一对父子,山岚间的风掠过了茂密的松柏林,发出阵阵的松涛声,这让人觉得方才还是沸反盈天的马嵬坡此刻虽然已经在表面上恢复了平静,但那些看不见的暗流依然在时刻涌动……
父子两个面对面静坐了一炷香的时间,彼此注视着对方的眼睛,那是他们李家特有的,虽然不是很大,但黑白分明,眼角微微有些吊起的眼睛。
还是天子李隆基先开了口:“他们杀杨国忠的事情,你事先知道吗?”
李亨恭敬的一躬,答道:“儿臣知道。”
“那是你在背后支持军士的哗变喽?”
“昨夜,高公公和陈玄礼将军找儿臣请示过这件事,可儿臣并没有同意!”
“但是,你也没有反对!”
“是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
“父皇,杨国忠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难道您看不出来?”
“为什么要这样做?回答我!”
“为了大唐社稷不落入他人之手!”
“嗯!是为了早日能继承大统吧?”
“不是!”
“怎么不是?明明就是。”
“如果那样,先被诛杀的恐怕就是儿臣了。他们两位毕竟是父皇的心腹,而儿臣也自谓没有这个胆量和能力!况且……”
“算你还有自知之明!况且什么?继续说……”
“请恕儿臣狂悖之罪!身为储君,继承大统也只是迟早的事。反倒是,如果在这里伤了父皇,储君就会被诟病为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放肆!”
“事到如今,儿臣说的都是实话,请父皇恕罪!”
“……哈哈哈……”李隆基竟突然放声大笑起来,念叨:“好!好!朕终究是没有看错你!……只是,只是可惜了玉环……”言中似有悲声。
李亨抬起头来,呆呆地看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如同疯魔了般的李隆基,紧紧地抿紧了嘴唇。
“朕已看出杨国忠包藏祸心!他算个什么东西,也想做曹操?”李隆基狞笑着道。
“什么?父皇你早就知道?”
“他在让他的党羽们偷偷准备储偫!还在成都囤积了千万的资财,暗中蓄养了三千死士!他以为朕老了!糊涂了!以为能瞒得过朕的眼睛!……哼……痴人说梦!”
“那父皇为何在长安时候不除掉他?”
“潼关一失,长安就成了一座危城,守是守不住的!朕身为天子,也需要有人先提出来‘巡幸’的方案,否则何以面对群臣和后世史家的刀笔?”说道这里,他重重地捶了一下大腿,语气中似乎带着深深的遗憾。
他继续说道:“我本想临近剑南再动手,也好有时间将玉环她们支开……。可惜!可惜!都是天命啊!”
“父皇圣明!儿臣愚不可及,不及父皇之万一!”李亨诚心诚意的拜服道。
“圣明?这种圣明,还有什么意思?忒自被后人耻笑而已!”李隆基苦笑道。
“那父皇为何偏要去剑南成都?”
“成都天府之国,物富民丰,东连山南、江南等富庶州道,且我们这一行老老小小,能走的几快?蜀道难行,叛军不易追赶,较为稳妥。”
“儿臣亦是这样看!儿臣愿意带卫率将士殿后,护佑父皇车驾平安入蜀!”
“不!你听着,你要去的不是成都,而是朔方!”
“父皇?缘何如此?”
“你真不明白?”
“父皇是要儿臣去朔方与郭子仪等组织平叛?”
“不仅仅是平叛!你和朕,必须要分开!只有我们分开,大唐社稷才不会倾覆!”李隆基坚定地说道:“蜀道难入,也更难出!诸葛孔明穷尽一生之力,尚且不能取得中原半寸土地,一旦我们都入了剑南,谁敢说不会有人将剑阁通路掐断,到那时候,谁又敢说西北各镇还会听从朝廷的节制?
西北有精兵猛将,但财源有限,给养要依靠朝廷供给!朕坐镇成都,提调南方的钱粮,而你,就在西北给我好好的打!有了充足钱粮供应,克复长安、洛阳,河南、河北,也并非难事!
同样的道理,一旦我们一同去了朔方,万一钱粮被掐断,反而更加危险!而且,一旦有人拥兵自重,谁又敢说,李氏江山将来不会没有姓安,却又姓了郭?”
“父皇!”李亨闻言大惊,竟然吓出一声冷汗,忙道:“儿臣以为郭子仪与朔方诸将皆是忠臣良将,而且他们已经在河东屡破叛军,缘何父皇如此猜忌他们?”
“太子!”李隆基似乎动了气:“倘若你一直心存如此幼稚的念头,我大唐江山不亦危乎哉!”
他平静了一下,缓缓说道:“我唐代隋,统一寰宇,在此之前,晋室衰微,南北两朝分立,华夏大地支离破碎,割据政权更迭不断,就说宋、齐、梁、陈四朝,哪个不是被大将弑君夺权?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这些人,你敢说他们在没有篡权之前就不是前朝帝王眼中的‘忠臣良将’?
或许,他们一开始的确是怀着一颗报国之心投身行伍的,可一旦当他们手里有了兵权,在军中有了威望,有了能力可以决定国家大政的走向,心中对于权力的贪婪就恐怕不是简单的‘忠孝仁义’四个字就能压制得了的!
跟手中握着刀的人,你没办法平等的去讲“忠孝仁义”,只有你手里也有刀,而且你的刀还比他们的更快,到那时候,或许他们才肯老实坐下来跟你谈论那些。
再说句实话,当年高祖皇帝龙潜之时,不也仅仅是个前隋的太原留守使吗?难道,这些书,你没有读过?这些史,太子太傅没有说给你听?”
李亨叹道:“这些书儿臣读过,也听太傅讲过历代兴衰治乱,可从来没有如父皇此番话般振聋发聩。可是,儿臣心中总是不敢相信,人心居然能险恶至此!”
“儿啊!如果好好地,谁愿去碰触人心中的这片阴暗地带?你若是个平常人家的读书郎,不想这些,不信这些,也无所谓。可你生在帝王之家,你不去想,这些血淋淋的史实就没发生过吗?你不去信,这些肮脏的权利游戏就不会上演了吗?错!你越不敢正视,它们就越会找上门来,你越不相信,它们就会真的在你面前上演!切记!切记!”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对这些武将的态度,实际就是帝王对待天下极致权力的态度——既要用,又要防,既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力,以保证他们能替你战胜对手,又要有足够的制约,让他们知道不可有非分之想!做到恩威并施,收放自如!
“父皇!儿臣明白了!”
“三郎啊!天下最难的事,便是做皇帝,天下牺牲最大的事,也是做皇帝!父皇那样做了,或许做得并不完美,但也并不代表不应该去做,这一点你要想清楚!父皇希望你将来能做得更好!毕竟,你身上留着的是高祖、太宗的鲜血!”李隆基平生头一次唤起他的三儿子李亨“三郎”来,竟仿佛是一位正在谆谆教导儿子的老父,又仿佛是在呼唤年轻时候的自己。
李亨听了,登时泪流满面,仆伏在地,诺诺连声。
四十余年来,他从来没有听过父皇对他说过这样的话,也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这位老父亲,如此时这般地像一个父亲。
“儿啊!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你无需虚言!你是否在心里怨恨我当年贬黜了你的韦王妃?”
“是!儿臣怨恨过!”
“好!这就是实话!你一直想问朕,为什么要那样做,对吧?”
“是!”
“韦坚锋芒太露,皇甫惟明气量狭窄,那两个人留在你身边,迟早会让别人拿到你的把柄,也会最终害了你;有了韦坚那样一个兄长给她撑腰,你那韦王妃将来有一天变成第二个韦皇后也未可知!”
李亨听了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父皇竟然把自己的前妻韦氏比喻成毒杀中宗李显的韦皇后来,但父皇所说这些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如今仔细思量一番,竟觉茅塞顿开……为何当年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疯狂的构陷自己这个太子,父皇清除了许多与自己走得近的人,却从来没有真正动过自己。
李隆基见他似乎已经懂得了自己的心思,突然百感交集,眼中泛着泪花,盯着李亨道:“虽然牺牲在所难免,但朕的儿子,岂容他们想糟蹋谁就糟蹋谁!”
“父皇!”李亨哭跪在地,十几年来的委屈,几乎全部倾泻-了出来。
父子二人的四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
或许,即便是这样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也终究不能完全打消这父子二人内心中最深处的那一点寒冰。
或许,这就是作为帝王的宿命,也或许是帝国的最高权力给它的拥有者所留下的诅咒,还或许是隐藏于人心最深处的那一处黑洞存在的证明。
这时候,高力士从远处小步急趋而来,对李隆基和李亨各一躬道:“大家!太子!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启程了!”
……
他们不知道,此刻的长安城已经沦为人间炼狱。
首先带兵杀入长安城的果然是安禄山的三个干儿子孙孝哲、田乾真和安守忠。
“四虎”中首先拿下洛阳的“神枪太保”田承嗣,则一直奉命驻守在河南,准备进击淮南;拿下潼关立了大功的“鬼见愁”崔乾佑则被突然命令挥军北上,侵占河东道各州郡;而叛军的大元帅史思明则先被安禄山调去平定河北道各州郡的“叛乱”,随后就被要求与“劈山巨灵”蔡希德一起兵出井陉,攻击太原……。
如此一来,“四虎”中就只有最为安禄山所倚重的“金翅大鹏”李归仁跟在三位“御儿干殿下”的身后,催动中军开进长安。
人们完全可以想象,这群常年在范阳、平卢等苦寒之地打拼的骄兵悍将在突然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花团锦簇的长安后会是怎样的状态,或许他们一开始是惊讶,然后是恍然大悟,继而欣喜若狂,再然后就将一切抛在脑后,开始了疯狂的抢夺!
琳琅的珍宝——抢!
艳丽的布帛——抢!
耀眼的金银——抢!
……
躲在家中的——从进去抢!
走在街上的——抓过来抢!
正在逃跑的——追上去抢!
……
抢不走的,就砸掉!
看不懂的,就烧掉!!
不听话的,就杀掉!!!
孙孝哲在军中有个诨号叫做“立地魔君”,是个极其凶残暴虐的家伙,他第一个进了长安,下手比谁都快、比谁都狠。然而,当他兴冲冲地直奔左、右藏库而去,却发现库中的许多东西已经被搬空了的时候,不由得大吃一惊,暗道:“难道有人比老子下手还快?”
他派人盘问了抓来的內侍监边令诚才知道,就在天子御驾离开长安后不久,左、右藏库就被长安城中的许多游手好闲的泼皮无赖哄抢了一遍,还有人骑着毛驴来皇宫中偷窃。
孙孝哲登时气得火冒三丈!还不等他传令将边令诚杀了,这位颇“识时务”的內侍监却立即呈上了皇宫内藏库的钥匙,满面谄笑地献策道:“将军不如派人挨家挨户搜查,定然能将那些宝物都寻了回来!”
孙孝哲闻言大喜,立即传令全军在长安城中挨家挨户的搜查,但凡是抢掠左右藏库的物品一律取回,违者杀无赦。
如此以来,不仅是左、右藏库流失到民间的宝物,就连一些豪门富户家自有的古玩珍宝也被劫掠了个干干净净,有人反抗当即就会被乱刀杀死。
有一位曾经在长安城内被称为“首富豪门”的王宝宝,家中就被叛军抢了个一干二净,连庭院中的地面都被翻了过来——是的!谁不知道他家的地面都是用无数铜钱立着铺起来的?据说是为了下雨不积水……
是的!这些人穷奢极欲的故事,不仅长安的百姓知道,叛军,也知道……!
安禄山这位忠心耿耿的“干儿子”当然不能忘了他远在洛阳的“干爹”!他派人将皇宫中的珍宝、宫女、宦官、乐工,以及禁苑中的珍禽异兽全部用大车和货船运往洛阳!由重兵看护的运输车队和船队浩浩荡荡,足足延伸了几十里地出去。
到了后来,光是抢掠还远不过瘾,“立地魔君”的凶残本性大发,命人将还没有来得及逃跑的皇亲国戚、公主驸马,杨国忠、高力士等人的亲眷以及随驾出行的将士们的家属统统抓了起来,就在西市大街上当众对他们施以酷刑……
这些昔日锦衣玉食的金枝玉叶,朱门大户的纨袴膏粱,朝廷中的勋贵大员的家属,全都遭了灭顶之灾!
有人被剖腹挖心,有人被割鼻剜眼,有人被用铁棍砸开了天灵盖,有人被砍去手脚丢在路边,还有的人被扔到斗狗场中逼迫着角斗取乐……至于淫辱妇女,屠戮婴孩,杀人纵火种种恶行更是比比皆是。
长安市上人头滚滚,西京街头血流成河!
天若有眼,天必垂泪!神若有知,神定愤怒!
长安城的繁华落尽,继之而来的是兵灾的血腥恐怖!盛世的帷幕垂下,取而代之的是百姓的无边苦海!
……
而在八百里之外的洛阳,安禄山已经僭越称帝,取国号为“大燕”,年号“圣武”。
这天,在严庄、阿史那承庆、李猪儿等爪牙和奴仆的陪同和簇拥下,他晃动着肥硕的身躯来至洛阳皇宫的内苑,检视他的义子孙孝哲从长安运来的无数珠宝珍玩、衣服装饰,皇家仪仗,还有大批大批秀色可餐的宫女和技艺高超的乐师、百工、伶人……这都是作为皇帝应有的“装饰”,似乎没有这些,一个皇帝就会像一棵落光了叶子的大树一般寒碜!
他裹在身上的衮服是严庄逼着洛阳织造上的衣工们用数月的时间赶制出来的,之前量体裁衣时候本已是加肥、加大了富余的。可谁知做出来之后,他的身躯又已大大发福,故此仍显得有些紧巴巴的,裹在身上也很是难受。
但他仍小心翼翼地穿着,就像穿惯了麻衣短装的农夫,突然披了件大户人家公子的道服一般,既觉得自己已改头换面,又着实担心万一哪里穿错了惹人笑话——既希望人们注意到自己身上的明显改变,又的确会因为被过分的关注而有些局促不安。
长安那边运来的皇宫内藏库中的宝贝着实不少!
此时,安禄山也来了兴致,他得意洋洋地跟身边的人讲这个是辟寒犀,那个是自暖杯,这个是占雨石,那个是知晴伞,还有什么夜明杖、夜明珠,夜明枕,又有什么龙皮扇、警恶刀、七宝盘,零零总总数百件珍玩,他却居然能认得大半!
严庄在一旁奉承道:“原来圣人早就识得这些宝物,看来由您继承大统的确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这些宝物本就是应该归圣人您的!”
安禄山一阵仰天大笑!这些都是他历次入长安觐见时候,听人讲到或者观赏过的。
他心中虽然十分得意,但嘴上仍不屑地说:“这些玩意儿饿不能充饥,冷不能御寒,称作刀的不能上阵杀敌,叫做盘的又盛不了什么吃喝,整天把这些当成宝贝,大唐岂能不被我大燕取而代之?”
众人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又见到内苑中运来了不少珍禽异兽,有长鼻獠牙的大象,也有高大斑斓的麒麟,有鬃毛猎猎的雄狮,也有羽毛美丽的孔雀,还有许许多多见都没见过的珍奇动物,整整占去了大半个内苑的地盘,有啃食树木的,有咆哮扑人的,有东窜西跳的,也有已经奄奄一息的,闹哄哄一群,乱糟糟一片!
安禄山又大笑道:“这些玩意儿,不能当马骑着上阵打仗,也不能当牛拉犁下地耕田,每天好草好料的养着,有的还要顿顿吃肉,真不知道当年的‘圣人’在长安怎么就喜欢这些东西”,他几十年称呼李隆基为“圣人”,已叫顺了口,如今自己也成了“圣人”,竟然一时改不过口来。
严庄等人既不敢纠正,也不敢答应,只得满脸堆着谄笑,“嗯、嗯”地连连点头敷衍。
他们来到一群身着素雅白衣的乐工身边。
严庄忙介绍道:“这是‘圣……’,……剩下来没跑掉的乐工,孙孝哲来信说他们都是李龟年调教出来的“梨园子弟”,特意为您供奉雅乐的!”
他方才略一走神儿,差点顺口说出“圣人”二字来,亏得及时将话头转了,才免得“欺君之罪”,心中亦是暗自惊骇。他虽然是安禄山的心腹,但也知道这家伙翻脸不认人,更是说动手就动手,一句话说错或一个主意出错,都可能遭到一顿暴打!偏偏安禄山还有个“好毛病”,每次都是打完就完,绝不再找后账,这一点对经常被打的严庄和李猪儿二人来说,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安禄山在长安时候也曾听过梨园弟子的演奏。说实话,相对于这种丝竹管弦的雅乐,他更喜欢自己常玩的鼙鼓。尤其当他骑在马上随着马蹄声拍打鼙鼓的时候,就会感到一种自由和舒畅。
但现在自己毕竟已经成了大燕国的“皇帝”,总如一名骑兵般拍打鼙鼓也不太成体统,故此才耐着性子,背着手,走上前来看。
严庄凑上前,向那些表情木然的乐工们命令道:“速速将那曲‘霓裳羽衣曲’为圣人奏来!”
安禄山见他居然知道“霓裳羽衣曲”,心道:“朕这个宰相还真不赖!”也转头向他微笑问道:“严庄,你也知道这曲吗?是刘骆谷与你说的吧!”
岂料,严庄还未及答话,突然眼神一变,惊呼了一声“啊……小心!”
一位白衣乐工突然起身,抡起手中的一张桐琴,朝安禄山的后脑拍去!
安禄山与他身边的爪牙哪里想到这些弱不禁风的乐工中还能有“刺客”,竟然全无防备。
“咔嚓”一声,那张琴被结结实实的拍到安禄山的脖颈和后背之上,登时四分五裂!
亏得安禄山身材极为魁伟,而那人身体瘦削,力量也不大,故此并未拍中他的后脑,却也将安禄山打了个踉跄,几乎摔倒。
严庄等人大惊,忙飞身抢上前去搀扶安禄山!
众侍卫也一拥而上,顷刻间将那个青年乐工打倒在地,绑了起来。
安禄山在众目睽睽之下挨了这么一下,实在是丢尽了颜面,他抬手将严庄、李猪儿等人甩到了一边,冲上前去对那人左右开弓就是一顿耳光,嘴里骂道:“狗日的!是谁叫你来暗算老子!”
此刻,他左眼的眼角已被绷断的琴弦割伤,鲜血顺着面颊流了下来,看上去十分狰狞。
那白衣乐工不是别人,正是琴师雷海清。此刻他已被打的口鼻蹿血,牙齿脱落,身上、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此刻,他看着散落一地的桐琴碎片,眼中尽是凄婉,自始至终嘴唇都紧紧地抿着,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乞情告饶。
他把自己最心爱的“春雷琴”拍碎在了安禄山的身上,而没有为他弹奏一个音符,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又是出于何种原因做出了这件事情,没有人知道……
安禄山狂吼着:“来人,将这杂种的手脚都砍了!快!快!快!”
……
在长安,除了边令诚之外,陈-希烈、张垍等数十位曾经享受着大唐高官厚禄,平日里满口“忠孝仁义”的勋贵大臣们都战战兢兢地跪伏在叛军面前,卑微的乞求活命。
在洛阳,一个没有什么官职,也从未学过什么孔孟之道的乐工雷海清,依据自己朴素的判断和信念,用他微不足道的力量对凶残的暴君挥出了奋力的一击,然后无声的死去。
这种颇有讽刺意味的对比,会不会让人意识到,这世间的强大和弱小,高贵和卑微,也并不总是如平日里看上去的那样容易分辩?或者说,加持了某种信念的弱小会转化为强大,具备了某种精神的卑微也会蜕变为高贵。强者在鄙视弱者之前,是否应先衡量一下自己的强大?高贵的人在嘲讽卑微的人的时候,是否应先审视一下自身的卑微?
洛阳的血在流!
它的“新主人”安禄山住进了抢来的皇宫!
长安的火在烧!
它的“旧主人”李隆基逃进了剑南道的成都!
临行之前,他将自己带来的四千龙武军兵士拨给了太子李亨一半,又慰勉了李亨和将士们几句,这父子二人才洒泪而别。
李亨知道,自己手中只有这区区两千余人,简直就像一只冒险从猎人身边窜过的野兔,随时面临被捕杀的危险。
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逃!”
只有逃,才有生存的机会;只有逃到朔方,才能重振旗鼓。
他一刻也不停的逃!
要泅渡渭水,逃!
没有马的人也只能被丢弃在渭水南岸……;
到了奉天,逃!
全队人发疯般一日一夜逃出三百余里——这是驿卒传递加急军报的速度……;
抵达新平,还是要逃!
与此同时,他身边人也在不断的逃亡……;
抵达安定,继续逃!
逃!逃!逃!
一直逃过彭原,一直逃到平凉,身边追随的兵士只剩下了百人,除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以及贴身內侍李辅国之外,还有他的侧室——已经怀了九个月身孕的张良娣——这个女人硬是挺着即将临盆的大肚子,生生地一路跟到了平凉!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女人,才能让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李亨在一路上多少还能有点“温暖”的感觉。
天知道这个女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什么做的!
而且每到夜晚,当这一支又已逃窜了几乎一整天队伍停下来歇息的时候,即便是最忠心、最强壮的卫士也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往往还不等下马就已经在马背上打起了鼾声,就更别说什么瞭哨警戒了……,张良娣却总是挺着大肚子挡在李亨的身前,等李亨躺下了,她才会半躺着睡在他的身边。
李亨苦笑道:“良娣,你怀着孤的骨肉,还是睡在里侧吧!到底是暖和些。再说,如果真有贼人来了,你一个妇人怎抵挡得了?”
张良娣看着他,柔声道:“殿下,如果真有贼寇来了,我们娘儿俩就替您先挡一刀,多少能争取一点时间,殿下不要管我们,可立即从臣妾身后逃走。”
言罢,她微笑着低下头,轻轻抚摸着高高隆起的腹部,似乎在与腹中的胎儿说话般轻声道:“你说是不是?宝儿……”
李亨已经泪如雨下。
……
经历了近一个月的艰难跋涉,李亨终于抵达了朔方节度府的住节地——号称“塞上江南”的灵武。
三天之后,他在灵武的城楼上举行了登基仪式。
似乎是与那场简易的登基仪式相匹配,大唐新的年号被定为“至德”。《易》曰:“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不管怎样,大唐的天宝纪年终于走完了它十四年半的历程,也不管李隆基愿意不愿意,至德元年在他尚不知情的情况下便遽然开始。
最让“新圣人”李亨开心的是他现在终于不用再逃了!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与他还颇有渊源。当年在洛阳,时任左卫长史的郭子仪因救孤而获罪,身为忠王,韬光养晦的李亨曾出于义愤,一反常态的上表替他讨情,郭子仪这才得以免死。当时的李亨怎能想到还有如今的这番机缘?
后来,郭子仪跟随王忠嗣东征西讨,灭突厥、盟回纥、制吐蕃,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当时李亨也正在遥领河西、陇右、河东、朔方各镇,故此又有了一些接触。
李亨发现这员大将身上不仅有杀伐决断、刚毅果敢的特征,更有谦逊恭俭、温良大度的品性,与自己的“义兄”王忠嗣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郭子仪的手下猛将如云,各个都是能征惯战的良将。在这些将军中,还有一个人的名字更是把李亨的耳朵都听出了茧子!¬
他听李泌说起过,他听王忠嗣说起过,当年的节度使张守珪、安思顺、哥舒翰,甚至连安禄山都曾在不同的场合提到过此人,郭子仪更是保荐了他做河东节度使!他还记得郭子仪曾在奏章中说道:“……大唐平叛,可以没有我郭子仪,但绝对不能没有李光弼!”
是的,李光弼!
当年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预言,一旦安禄山有变,能平定叛乱的只有李光弼!临终之时他还特意委托李泌将其自撰的一册兵书——《安东军策》转交了给他。
当年的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上赶着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已经成婚的李光弼,被他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为理由拒绝后,安思顺并不死心,向朝廷保奏破格任命李光弼为节度副使,不料又被他以“正在守丧”为由谢绝。
据说,安禄山曾派田承嗣、严庄、张通儒等人亲赴营州柳城,希望将正在家中守丧的李光弼“请”到他的范阳军中任职,岂料几次都扑了个空,安禄山没了耐心,这才作罢。
直到后来,王忠嗣三次亲赴李光弼的隐居之地,才把他请了出来!
在名义上,李光弼只是他麾下的都虞候,实则与郭子仪二人成为他的左膀右臂;表面上他们是上下级关系,实则早已成为肝胆相照的同袍兄弟。
二将中,李光弼善于战略谋划和战场上的临机应变,善于出奇制胜,而郭子仪颇得军心,在军中威望极高,亦能斩将夺魁!
这两人犹如一对最闪耀的双子星,在大唐军界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当时身为太子的李亨自然也无数次听到过他的名字。
就在两个月前,他还曾看到过关于“李光弼兵出井陉,常山大捷”的军报,不禁大为欣喜!
此时,他听说李光弼正在快马加鞭赶至顺化行在大营,非常兴奋,又向郭子仪问起前番他们在河北道内的战斗细节,以便好好地了解一下这位还未见面的大将。
郭子仪见新圣人十分器重李光弼,心中也很高兴,便一五一十的娓娓道来。
……
战争伊始,安禄山派骁将高秀岩镇守大同,随着燕军顺利席卷河北、河南,攻占洛阳等地之后,气焰日益嚣张,他便令北线的高秀岩、薛忠义、周万顷等将西出大同,直扑朔方军驻守的东受降城。
那高秀岩虽也是身经百战的宿将,但却怎是郭子仪、李光弼二人的对手?只对了一阵,他便被朔方军杀个大败,那贼将周万顷素来骁勇,仍负隅顽抗不肯退却,不料正遇唐军猛将仆固怀恩,被他一箭射死。
燕军军心大乱,郭子仪催动人马一阵掩杀,毙敌三千余人,缴获锣鼓帐篷无数,还乘势收复了静边军大营。
高秀岩败了一阵,料想官军必然松懈,就与薛忠义收拢败兵趁夜劫营,岂料这一步棋又被李光弼料中,燕军杀到眼前才发现这只是一座空营!
正在着慌,四面杀声陡起,东有郭子仪,西有高浚,南有仆固怀恩,北有浑释之、浑瑊,一齐催动兵马杀将上来。
一阵混战,杀到天亮,燕军又折了七千多人马,薛忠义被小将李晟一枪挑于马下!
高秀岩好不容易才杀出重围,他本欲先去马邑整兵再战,岂料刚到半路便得知马邑已被李光弼趁乱取了,只得率他的残兵败将逃回了大同,从此闭城不出。
后来,二颜在河北起义,郭子仪举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分拨出一万朔方精锐步骑,又从太原调来三千弓弩手,全部交由他指挥。
李光弼随即率军由井陉口东出,准备在义军的配合下收复河北。
此时,颜杲卿已经被俘,常山已再次落入燕军之手,史思明和蔡希德正在气势汹汹地横扫河北义军,只剩平原太守颜真卿、饶阳太守卢全诚等人还在苦苦支撑。
当时,燕军正在日夜围攻饶阳,眼看就要将城池打破,却冷不防李光弼出奇兵突入井陉口,直抵常山城下,常山本地军民再次反正,将守将安思义擒获,绑赴唐军大营。
李光弼兵不血刃收复了常山城!
此时的常山城已经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场——到处是累累的尸骨,其状惨不忍睹!其中除了那些被叛军杀害的常山吏员、军兵之外,更多的是死于饥饿、瘟疫和乱兵屠刀下的老幼妇孺……;那些蔽野的尸骸多已残破腐坏,野狗和乌鸦在肆无忌惮地啃咬啄食,空气中弥漫着熏天的尸臭……
将士们见常山百姓竟遭如此涂炭,无不垂泪叹息。李光弼命人将这些尸骸装殓,归葬于常山城外——那里临时修葺了一座“巨冢”。
身着戎装的李光弼长跪于地,对着“巨冢”中的累累尸骨酹酒恸哭,发誓道:
“光弼有生之年,定然诛尽叛贼!光复山河!至死方休!”
数千唐军将士在他身后黑压压跪了一片,此时也无不慨然流涕,一起怒吼道:
“诛尽叛贼!光复山河!至死方休!”
将士们的怒吼声如山呼海啸一般,连城墙都被震得簌簌发抖!
消息传出,在山野中躲避战火的百姓和吏员也都纷纷回城,一同加入了守城的行列之中——常山城中军民众志成城,士气高昂!
史思明得知了常山丢失的消息后,立即气急败坏地从饶阳回军来攻;而李光弼已经设下了重重的陷阱等他上钩。
在常山城下,史思明这个号称善于用兵的“大魔头”才算真正遇上了自己命中的“克星”!
一开始,他并没有将小小的常山城放在眼里。
他立即催动主力骑兵直扑城外的唐军。结果,还不等他们杀到城下,那些唐军便丢盔卸甲地退入城中……已成骄兵的燕军兵将见此情景,都不禁哈哈大笑,紧紧地随后掩杀……
他们才刚刚逼近城墙!突然城头上一阵梆子响,随后便箭如雨下,登时射得燕军人仰马翻。
一千余名唐军弓弩手从城中杀出,与城上的射手向配合,将来不及后撤的燕军骑兵射死射伤无数。
史思明见用骑兵攻城损失过大,忙令暂退休整,要等随后赶来的五千步卒抵达再合力攻城。
李光弼却哪里会给他休整的机会?五千唐军乘势杀出城来与燕军对峙。
史思明见对方居然敢以区区五千步军来对抗自己的万余铁骑,心中暗自讥讽道:“李光弼啊李光弼,你侥幸赢了我一阵,就敢小看我幽州铁骑吗?”
他立即传令将全部铁骑压上,要一口吃掉这五千唐军。
岂料,唐军阵中红旗招展,陡然变阵——一个九宫八卦阵中长枪林立,无数铁皮大盾瞬间铸成了九座互为犄角的钢铁城堡。阵中连弩齐发,泼天的箭雨射来……不到一顿饭功夫,燕军骑兵损失过半。
史思明这才知道遇到了劲敌,自己的骑兵虽然速度快,冲击力强,但对面这种“以守为攻”的战术实在发挥不出来优势!而反观以步兵为主的唐军,依托高墙深垒和盾牌组成防守阵型,用连弩大阵克制骑兵的冲击,实在聪明!
“要破唐军,必须步骑混合!”想到这里,史思明忙传令收兵。
李光弼也不追赶,传令迅速打扫战场——唐军专门回收了射出的箭矢和丢弃的军械,才从从容容地退回城中……
斥候将这件事报给了史思明,他这才恍然大悟,狠狠一拍大腿道:“朔方兵!朔方兵!他娘的!这绝对是王忠嗣的旧部!”
还没等他感慨完,又有斥候飞一般奔进大帐,慌慌张张地禀告:“报大元帅!大事不好了!咱们的五千步兵,在三十里外的逢壁遭遇唐军骑兵突袭,已经……全军覆没!”
“啊!”史思明惊呼一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原来,正当唐军在常山城下重创燕军骑兵的同时,李光弼已偷偷派出骁将张奉璋率两千精骑奔袭了三十里地之外的燕军步兵。
燕军步兵一天一夜赶了一百七十余里路程,抵达逢壁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刚准备扎营休息就早收到了唐军骑兵闪电般的攻击。
可怜那五千疲惫不堪的燕军歩兵又怎是朔方精骑的对手?被一个冲锋打得落花流水,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被杀了个片甲不留!
史思明目瞪口呆地在原地愣了半天——两万步骑精锐,只在常山城下一战就损失了十之六七,怎能不叫他惊骇?
然而,他毕竟是久经沙场的用兵高手,眼见已吃了大亏,忙率七八千残兵败将退守九门,扼住常山的粮道,要将唐军活活困死。
李光弼也不惊慌,令弓弩手藏于运粮车中,假意去石邑运粮。果然,燕军前来劫粮,又被如飞蝗般的一阵连弩,射死射伤无数……唐军时而运兵,时而运粮,搞得燕军劫粮的队伍晕头转向,无功而返。
就在史思明一筹莫展之时,“劈山巨灵”蔡希德又引五万生力军杀到,一举拿下石邑,彻底掐断了常山的粮草供应。
李光弼不敢轻敌,急忙发出告急军报。
收到军报的郭子仪岂能坐视不理?他立即点起五万朔方军东出井陉,火速驰援常山。
郭、李二将合兵一处,号称十万大军,声威大振。
郭子仪先攻九门,史思明兵少,又已接连吃了几个败仗,早就无心恋战,慌忙退向赵郡。
驻守在石邑的蔡希德却是一员猛将,自谓手中的一柄七十二斤的铁蒺藜骨朵打遍幽云十六州没有对手。他见唐军来势凶猛,便亲自率军出城迎敌,要诛杀战郭、李二将!
双方在石邑城下展开一场大战!
蔡希德手下先锋“飞天夜叉”李立节是“八彪”中的一员骁将,惯用一柄五股托天叉,十分悍勇,且使得一副好弓箭,自谓箭法不在“鬼见愁”崔乾佑之下。
他立功心切,头一个催马出阵挑战。
这边唐军阵中杀出一员小将——他不过二十来岁年纪,面皮黝黑,剑眉环眼;头带一顶乌锤狮子兜鍪,盔顶青色簪缨一尺多长;身披唐猊明光铠,内衬织锦皂罗袍;腰间配一张黑漆大角弓,一壶雕翎穿甲箭;胯下一匹青鬃狮子卷毛马,手擎一杆皂缨枪,真是威风凛凛,相貌堂堂——他不是别人,正是大将浑释之之子,小将浑瑊。
二将互通姓名,也不多说,各举兵刃杀在了一处。
转眼间,两人斗了二十余合不分胜负,李立节见他年轻,料他临敌经验稍浅,便想在弓箭上赢他。
二马刚一错镫,李立节就暗暗挂起了钢叉,拈弓搭箭回身便射!
那支箭快如流星闪电,直奔浑瑊后心。
岂料那浑瑊本是铁勒族人,少年便随父亲从军,在朔方军中也是最善弓箭的一个。他听得背后弓弦响,故意要卖弄个手段——也不回头,只一个漂亮的“醉卧铁板桥”平仰在马背之上……那箭擦着他的鼻间飞过,却被他用右手轻轻绰住,左手已暗暗取出自己那张黑漆大角弓来。
只听浑瑊嘴上喊了一声:“啊呦!”仿佛中箭一般。
反倒唬得这边阵上的浑释之一个激灵,正要出马接应儿子,却被一旁的小将王难德轻声止住:“阿叔莫要担心,浑瑊无碍!”
那李立节听见浑瑊叫了一声!再拨转马头时,见他已倒在马上,只道被自己一箭射中了要害,便纵马上前,欲斩了他的首级回去邀功……
浑瑊听他马蹄声奔得近了,心中暗喜!陡然坐起身来,轻舒猿臂,开弓如满月,迎着李立节的面门就是一箭!
李立节大惊失色,忙低头躲避,却哪里还来得及,被他一箭正中天灵盖!可怜一个“飞天夜叉”被连盔带脑射了个对穿,都没能哼出一声来,便栽于马下,气绝身亡。
蔡希德见折了自己的先锋,心中大怒,挥动铁蒺藜骨朵亲自来战浑瑊。
好个浑瑊,也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正要挺抢迎敌,这边唐军阵上又杀出一员小将,口中喊道:“浑瑊!你已立首功,这个让给我如何?”
浑瑊看时,竟是“屠狮天王”王难德。
原来,王难德因阵斩“雪山狮王”琅支都而一战成名,后来又跟随郭子仪屡建奇功,还曾被当时的天子李隆基召至长安在金殿下演武献技。李隆基得知他曾是佛门弟子,便引了个佛家护法天神的典故,赠了个“屠狮天王”的称号给他。
几年下来,王难德与年纪相仿的浑瑊、李晟等小将都厮混得熟了,几个人相互砥砺,各自上劲,也给朔方大营带来了一股朝气蓬勃的活力。
浑瑊见是王难德,便不与他争,笑问道:“阿德,这次几合?”
之前,他们几个小伙子每临战阵都会打赌争胜,声称自己可以在几回合内战败对手,做到算是胜出,做不到算是输了。后来,郭子仪见他们此举颇有些轻佻,也曾告诫他们莫要如此轻敌,但几员小将知道郭子仪宽厚,虽然嘴上诺诺,却仍在私下赌赛。
王难德纵马到浑瑊身边,笑道:“这人是主将,想必有些本领,自然要小心一些。你快回去,免得你阿爷打你!方才他被你唬到了……”说罢,便纵马上前。
“五合!”
浑瑊正要拨马回队,却听脑后王难德的声音传来,知道好朋友下了赌赛约定,不禁又是嘻嘻一笑。
那边“劈山巨灵”蔡希德见对方两员小将交头接耳又嬉笑喧闹,似乎浑然不把他放在心上,不由得心中怒火中烧。又见唐军阵中出来了个相貌俊美如女娃娃般的小将,心中更是气恼!心想,非要将他一棒打成肉泥不可。
他也不答话,抡起铁蒺藜骨朵恶狠狠地向王难德的天灵盖砸去!
他号称“劈山巨灵”,单论力量在燕军中是首屈一指,无人能及。
虽然王难德也知“锤棍之将不可力敌”的道理,但他几年来从未尝过败绩,心中也是骄傲惯了的。见对方力大棍沉,便有心一较高下,他运起神力,双手横举虎头素缨枪,摆出“举火烧天”的架势向上硬接了这招。
半空中“当啷啷”的一声巨响,兵刃相交,火星四溅,两人的坐骑都后退了两步……
蔡希德震得虎口发麻,心中暗惊,问道:“小娃娃,你是何人?”
王难德也觉此人力量非同一般,自己小心应付才是明智,朗声答道:“吾乃王难德是也!”
蔡希德听了“王难德”三个字,大吃一惊,问道:“杀琅支都的可是你吗?”
“正是!”——对方主将知道自己的大名,王难德颇有些得意。
蔡希德知道今天遇到了劲敌,突然一转念,问道:“王难德!我问你,前幽州行军司马王悔是你何人?”
王难德听他问起自己已去世的父亲,不由得一愣,顺口答道:“那是先父!”
原来,蔡希德本是幽州节度府的一名亲兵,自然识得王悔。有一次,他和史思明等几个幽州旧将曾经在一起闲聊,说起过阵斩琅支都的“屠狮天王”叫做王难德,而当年幽州行军司马王悔的小儿子,大名也唤做“王难德”……岂料今天一问,果真是同一个人。
他久经战阵,不仅强悍凶猛,而且临阵善于用计,此刻,他脑筋一转便计上心来。
只听他在马上一阵狂笑,道:“王难德,我料你只道你阿爷王悔死于奚人之手,却不知道还有隐情。你长这么大,连自己杀父仇人都不知道是谁,还敢自称什么‘屠狮天王’,真是可笑!”
这句话着实出乎王难德的意料之外,他心中一凛,喝道:“你在说什么鬼话?什么叫我不知道谁是杀父仇人?”
蔡希德见他上当,故作沉痛地说:“你听着,当年你阿爷与我们的顶头上司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不睦。那张守珪才故意派他出使,又在半路派兵伏击奚人。这才致使王司马惨遭奚人杀害!这样的节度使,这样的朝廷,你保他作甚?”
这番话是赤裸裸的诛心之言,道理含含糊糊,逻辑也是狗屁不通,一切只为了紊乱王难德的心神。
王难德一向骄傲,又怎能想到这个五大三粗的家伙的肚子里又这等鬼伎俩?况且他自幼丧父,心中只有这件事难以释怀。
他闻听了此言,果然有些走神——这在以命相搏的战场上可是致命的疏漏……
蔡希德瞅准了这个机会,突然暴起,手中的铁蒺藜骨朵挂着恶风,再次向王难德的天灵盖砸去!
而王难德竟还愣在那里没有反应……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