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三国》最新免费章节第五章魏曹操(4)
第五章 魏 曹操 (4)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之后,重整旗鼓。接下来接下来就是发生在建安十六年,曹操和马腾,马超,韩遂之间展开的又一次大战。但是这件事《三国志》中记载的和《三国演义》不一样。《三国志》中写到,马腾和韩遂开始时关系还不错,之后双方关系逐渐闹翻,最后双方直接刀兵相见,韩遂甚至杀掉了马腾的妻子和儿子,最后到了建安十三年,马腾带着自己的儿子(马超除外)马休,马铁投奔曹操,被曹操任命为前将军,封槐里候。最后到了建安十六年,马超,韩遂起兵反曹,马腾和他两个儿子到了建安十七年被曹操所杀,并夷三族。《三国志》原话为:“(马腾)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始甚相亲,后转以部曲相侵入,更为雠敌。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兵不解。建安之初,国家纲纪殆弛,乃使司隶校尉锺繇、凉州牧韦端和解之。徵腾还屯槐里,转拜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士进贤,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十三年,徵为卫尉,腾自见年老,遂入宿卫。初,曹公为丞相,辟腾长子超,不就。超后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诏拜徐州刺史,后拜谏议大夫。及腾之入,因诏拜为偏将军,使领腾营。又拜超弟休奉车都尉,休弟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在《后汉书》则记载到:“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诛卫尉马腾,夷三族。”
而在曹操和马超,韩遂大战之时,《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记载的并没有太大差异,曹操前期吃了败仗,后来分化瓦解马超和韩遂之间的联盟,反败为胜,唯一的不同的是《三国演义》写到曹操割须弃袍的狼狈样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这是后人为了丑化曹操,而故意泼脏水。《三国志》中写到:“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九月,进军渡渭。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於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
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
就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这一年,董昭等人建议曹操封国公,曹操私下寻求荀彧的意见。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荀彧不同意曹操封公,忧愤而亡。《三国志》中记载为:“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而在《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则记载了到:“魏氏春秋曰: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然而荀彧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写到荀彧一生坚持扶汉,他也确实是因为反对曹操进位国公而亡。但在《三国志》中记载到荀彧的事迹可以看出来荀彧也不是真心扶汉的,荀彧其实就像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一样要名,而且荀彧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自古以来凡事支持篡位的大臣名声都不好,比如华歆。其原因是在荀彧死后,荀彧的儿子们继续在曹魏为官,而且官职也不低。如果说荀彧坚决反对曹操称国公,荀彧和他的儿子们应该辞官回乡,避世隐居。就像民国时期的段琪瑞一样,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这一点就很不合罗辑。
到了建安二十年,刘备夺取蜀地,曹操再次西征张鲁。夺取汉中,留大将夏侯渊守汉中。到建安二十三年秋七月,刘备进军汉中,曹操在次西征刘备,大败,夏侯渊被老将黄忠所杀。于建安二十四年,
五月回到长安,到了十月份引军回洛阳。曹操在西征刘备期间,为了
牵制关羽,在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命今曹仁讨关羽,曹仁率大军驻守樊城。到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派遣于禁支援关羽,之后关羽水淹七军,于禁降,庞德被杀(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裴松之注三国志》中记载到: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于是关羽包围曹仁,曹操于是命令徐晃救援曹仁。到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曹军返回洛阳。就在同一月,孙权上书一起进攻关羽,曹军再次从洛阳南征,还没有到达,徐晃成功解了樊城之围。到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关羽被杀,关羽首级被孙权送给了曹操。《三国志》记载为:“冬十月,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夏侯渊与刘备战於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夏五月,引军还长安。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冬十月,军还洛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
接着要说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写到的华佗,先写关羽刮骨疗毒,之后为曹操之病,后来被曹操杀。其实这写的也不对,因为华佗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曹操杀了,给关羽刮骨疗伤的是另一位医生,而且也不像在《三国演义》中写的那样,和马良下棋的时候,刮骨疗毒。而在《三国志》中记载到: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適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并且,《三国演义》中写到,华佗给曹操提议: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结果被曹操怀疑,最终被杀。但是大家认真的想一下,三国时期的开颅手术,真的可信吗?虽然有关羽刮骨疗伤,但这刮骨疗伤的小手术和开颅手术的难度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要知道三国时期是没有现代医院手术室所标配的无菌室,无影灯,也做不到现在做手术所必须的消毒作业,更没有现在手术必备的手术刀,万一感染了怎么办?所以说,按《三国演义》中写的这件事其实曹操做的没错。
在《三国志》中记载,华佗是一位神医,但是他确不喜欢这个职业。刚开始,曹操发病的时候,只是听说华佗是一位神医,就让请华佗来治病,效果很好。之后,华佗被别人请去看病,后来曹操就想让华佗成为自己的主治大夫,但是这个时候,华佗用了一招,拖。华佗想尽了各种理由,就是不去。过了一段时间,曹操开始怀疑华佗,于是就命人去,看看华佗到底在干什么。于是,东窗事发,曹操一怒之下就杀了华佗,当然,他后来也后悔了,但是已经晚了。《三国志》中原文记载为: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於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华佗的这种做法,放到现在也会被批评,即使他是一位神医。
到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三国志》记载为: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三国志》作者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