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的穿越》最新免费章节第三章教书匠
第三章 教书匠
第三章 教书匠
接下来一段时光,平平淡淡的,却也很温馨。在顾先生那里借口教小莲读书,借了最基础的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书,和小莲一起学繁体字,一起学毛笔字。尽管我的字写的歪歪扭扭的,无比难看,我却最热衷于手把手的教小莲学写字。
和顾先生聊了几次诗文,他完全不知道明清的小说诗词,我由此大致猜出普朝应该是元朝左右,他们的先人躲避战乱,逃到了这里,建立起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朝代,不知道为什么与世隔绝,历史典籍里面也完全没有记录。
也许是爷爷和小莲太崇拜读书人了,他们自己再忙,也不让我帮他们在店里打杂帮忙。我实在闲的慌,只能读书,可是越读越觉得科举之路肯定是没戏了,四书五经之类的,我能读懂的内容非常少,也觉得很无趣,就算能读懂了,要据此写出科举文章,那真的是难比登天了。不过,不读书,也实在无聊,想着读点书,多点知识,没什么坏处,就继续“绝望”的读着书。
过了一段日子,有几个小莲童年的玩伴,有男有女,也上不起学,看着小莲在读书,很眼馋,也强烈要求加入进来。
说实话,被叫老师,夫子,被尊敬的感觉真的很爽。我渐渐开心起来,甚至在想,也许我会当普朝“孔子”?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很有趣的是,孩子们各有特色,各有自己喜欢的学问。主要是因为我自己很多学科知识也是一知半解,除了基础的识字,我就他们喜欢什么,就教什么,我不懂的,就鼓励他们自学,大力鼓励“偏科”,误打误撞,感觉效果还真的不错。他们也会带来家里的东西,来做“学费”,爷爷店里变得啥都有,啥都不缺了,甚至变成了个杂物交易市场。比如,吴剑家里是打猎出身,就会带来猎物,他喜欢拿着自己老爸的弓练习臂力,在我这里读兵书。姚大庆家里有个杂货铺,他喜欢算盘,记账,算账,我试着教他用阿拉伯数字计数,算数,他非常感兴趣,不过,零这个概念,我给他解释了很久,他一直比较难理解。小乞丐从小无名无姓,无父无母,手却非常巧,常常能废物利用做出各种工具,我给他起名字叫艾迪生,可惜我不太懂理工科知识,能教他的非常少,我一直想着,以后有钱了,要给他提供最好的实验室等条件,随便试错,没准他能创造奇迹。薛墨飞家里是镇上的中医世家,他还是想学医。云云是小莲最好的闺蜜,她家里是做裁缝的,她喜欢画画,感觉她审美能力非常棒,可惜这个我也不太懂,不能教她,只能以后再请名师了,现在,只能给她一些纸和笔墨,让她自己发挥了,她也真的很懂事,为了节省,纸的正反面都尽量画满,常常看不出画的是什么了。小莲最聪明,最好学,也最努力,每天看着她充满崇拜望着我追随着我的目光,是我最大的快乐。,
顾老夫子,开始的时候,很愿意帮我,教我练毛笔字,帮我答疑解惑。半年多以后,有几位他的付费学生,居然偷偷问我,是否能来我这里,我怕顾老夫子生气,赶紧拒绝了。
可是这样的小镇,没有不透风的墙,顾老夫子还是知道了,他果然很生气,不再理我了。我觉得很好笑,我心想,我是真的志不在此啊,我可不会和你抢这个饭碗。
我好几次找他谈,他都避而不见,我有心写一封信,却实在力不从心,我会的繁体字还不够!真汗哪!
终于有一天,我在课堂下课的时候,堵到他了,他当着一众学生,不好意思发脾气,我赶紧很尊敬的说:“夫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是我永远的师父。”
真的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他本来正在想办法脱身,听了以后,一言不发的拉我到后院,坐下来,指了指桌上的茶杯,示意我边喝边说。
我赶紧给他和我自己倒了茶,等他喝了一口,我才接着说:“我想帮您一起办学,您继续讲诗书典籍,我教杂学,学生能交学费的,继续交,交不起的,还是拿家里的东西来换,我就还是要一部分学生家里的东西就好了,其实,我一个人也没什么开销,现在收的东西我都用不完呢,学费我不要。”
他一愣,迟疑的说:“这样肯定不行,我再想想吧。你总得攒些钱,娶媳妇用啊。小莲也不小了。”
我也是一愣,小莲不小了?她才15岁不到啊!但转念一想,确实是,在村里,不少女孩子12,13岁就出嫁,小莲的年纪都有当妈的了。古代的女孩子,真的很难啊。
我突然又想起来以前读西厢记,红楼梦的时候,曾经很奇怪,为什么古代女孩子都那么容易一见钟情。现在,我基本明白了,她们从小时候起,就很少接触男生,在情窦初开的年纪,一见到一个还不错的男生,自然就比较容易一见钟情了。我又接着暗暗的想,我喜欢小莲,是因为那种前世今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以后一定要找机会问问小莲为什么喜欢我。
我正胡思乱想着,听到顾夫子接着说:“你先回去,我考虑一下,明天我们再说?”
我赶紧打断思绪,致谢离开。
顾老夫子还是个急性子,他当天夜里就来找我,提议一人一半。我当然不能接受,最终折中为老夫子七,我三。
大家都很开心,学生们最开心。在基础的知识之外,学生们开始可以自由的学自己喜欢的知识,可以自己实验,可以自己试错,可以自己组团,用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了。尽管大家不太明白“实验”这两个字的意思,我还是很坚持,我们的学校叫实验学堂,看我这么坚持,顾老夫子和大家就同意了。
转眼间,时光荏苒,大概又过了半年多,在这里,时间的计量不是很准确,粒度很粗。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少邻村的学生也慕名而来,原来顾老夫子的私塾的地方远远不够了,我们开始在村里的祠堂上课,也在讨论建一个学校,还要有住宿的地方,方便邻村,县里的学生来就读……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对话,我也许就做这样快乐的独特的教书匠,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了。其实,想一想,这样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造化弄人,真的由不得自己。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