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之任知》最新免费章节人篇柒——精神世界极大化
人篇柒——精神世界极大化
在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有一项我认为不可或缺,那就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我常自我告诫道:如果我没有能力获得物质上的财富,那我一定要让自己的精神财富极大化。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对一个人成败的评判好像就是一个数字,一个关于财富的数字。在封建社会,社会等级一般是士、农、工、商,商人放在了最末,这源于两个主要原因:其一、因生产力低下,所以封建统治者想方设法把农民限制在土地上,不仅可以稳定生产、供应,关键是社会稳定,所以农民阶级的地位放得较高;其二、为什么商人地位最低?这与我们的传统教育文化密不可分,儒学讲究诚和义,关羽之所以被儒、释、道三家皆奉为圣人,皆源于他的忠义,而商人不同,企业本身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这就注定了这一阶层唯利是图的本性,这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所以被世人所不屑,即使像吕不韦那样富可敌国的巨贾,也要不惜代价走上仕途,为的无非是提高一些自己的地位。当然,正如之前所说,封建统治者最终是希望把人民限制在土地上的,而商人却需要通过人与货的流动来换取利益,这违背了统治者的初衷,所以地位最低。至于为什么士在最高一级,那就不赘述了,一句“文章千古事”足以概括,只有读书明理,才方便被治理和治理别人。
三教九流中上九流是指: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而下九流指:一流戏子,二流推,三流王八,四流龟,五剃头,六擦背,七娼,八盗,九吹灰。商人阶级尚且排到上九流最末,那下九流的就更不用说了。
但在今日,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凡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要物质富有就是上流,封建时代的三教九流早已不复存在,被替代的只有一种东西——财富。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悲哀,这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作为个体如果我们没有改变时代,那么只能顺应时代、融入时代,套用某首富说过的一句话: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个事就是这样子来了,你能做的只能是迎接。
有一次朋友聚餐,席间坐了一位博士,以我个人的想法,跟博士聊天应该更多的是请教其科研成果,并且如此科研成果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然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席间大多的问题是这样的:“你们博士应该工资很高吧!”“单位包分房吗?福利应该很好吧?”“一个科研成果能卖多少钱?”。。。我能看出这位博士的无奈。
还有一次,我在某网站写过一本书,给亲戚朋友做了分享,本来的奢望是得到反馈,书中不足或出彩之处,以便改进,结果得到的反馈更多的是:“要出书出名了嘛。”“这个网站写书能得多少钱?怎么提成?”。。。
不是我有多清高,视金钱如粪土,我也需要钱,但我觉得这样事事与金钱挂钩,那生活不会失去它本来该有的意义吗?但转念一想,这也不能怪他人,是现在的社会本身造就了这样的环境。
人从出生开始,好的医院需要托人找关系;上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都要出钱找关系,幼儿园的各种早教、培优班,小学以后的各种补习班;高考可算得上社会唯一公平的事了,但又有多大用呢?毕业以后找工作还是要找关系,有好的工作单位又要面临残酷的竞争,结婚又要面临高额房价,有了小孩又要面临上述的折腾,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养老、医疗又成了重大支出。人生每一个重大环节好像都跟金钱挂上了勾,自己辛苦所得全部搭在了里面。再加上亲戚、邻里、朋友间莫名其妙的攀比风,你有的,我也要有,你再有的,我要比你更好,如此恶性反复循环,这个就是现实,没有人能很好的置身事外。
社会的物质化导致了很多人价值观的扭曲,某演员因为逃税一次性补税就缴了8个多亿,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很多人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收入,这单单是补缴的税,还不计算她的其它实际所得。
某明星因妻子出轨,双方离婚后,该明星净身出户,广大FANS不干了,要众筹支援该明星,殊不知别人随便接演一部戏就是这些FANS一辈子的收入。
一个曾经被列为下九流的行业,在今天却成为了万人瞩目、聚光灯下的宠儿,享受着万般拥戴、囊括着巨大财富,在这里我不是仇富,我只是想说这些都是正常的,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他们的所得自会有人买单。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如果没有众人的追捧和消费,会有这么大的利益反馈吗?
中国男足,一个令全国人民都表示无语的体育组织,曾有标语调侃道:珍爱生命,远离国足!相反,中国女足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世界杯亚军。就是那届女足,电视台对其中一名主力队员采访时,才知道取得如此成绩的她仍然住着单位宿舍,婚后的家具不是借的,就是别人给的二手家具。关注足球的人无不泪目。于是全体球迷呼吁关注女足、支持女足,这些女孩子比那些开着保时捷却输给亚洲三流球队的男足好太多了。但呼吁归呼吁,球迷还是选择买票看男子足球联赛,而漠视女足,因为女子踢足球实在太不过瘾了。其实,从国家体委方面来说,直接发放给男足、女足的收入应该相差不大,男足的财富大多是来自市场的消费所得,他们有这个条件踢着最烂的球、开着最好的车、住着最好的房,总有市场帮他们买单。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表达一个观点:不要盲目仇富,所有的事情,存在即合理,有人消费,就有人买单,所有的事情无非是市场经济所决定。
所以回归到最初的话题,企业中的员工是否人人具有物质财富极大化的条件?答案显然不是,根据“二八”定律,企业中最终只有少部分人可能获取大量财富。那80%的人不要嫉妒、羡慕、恨,这跟上面女足和男足的道理是一样的,收入最终受市场规律所调配,人不可能完全一样,有的人勤奋、努力、天赋高,再加上一些机遇和运气,确实能获得成功,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
那作为企业管理者,特别是老板来说,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一现象呢?无非是疏导。“堵”绝对是一个重大的错误。
《国语•周语上》中说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企业靠遮遮掩掩、不允许讨论,是不可能长久的。人就是这样,明明知道好奇害死猫,还非要好奇,无非就是想一探究竟,但往往几次传递以后事情可能就不开始的样子,变得越发不可收拾。
大禹的父亲鲧,是有崇部落的首领,曾经奉命治理洪水长达九年,采用的方法就是“堵”,结果治水不利,被尧令祝融杀于羽山。后大禹子承父命,继续治水,采用“疏导”,最终治水成功,成为一代圣人,可见在实际中“疏导”远胜于“堵塞”。再说,在今天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堵又能堵得住吗?
那如何疏导呢?无非是两个方法,其一:告知其不足,描绘未来蓝图,确立奋斗目标和学习方法,终有一日,自己也成为那“二八”中的“二”。这种方法仅限于对有远大理想,并且愿意奋斗的人行之有效,对于甘于混日子、不努力,又满腹牢骚的员工怎么办呢?简单,开除。对的,这种人是真的没有必要留在企业之中,这种人就是我前文提过的“德才皆不备”的人,留着毫无意义。
其二:极大的丰富员工精神世界。这里有个误区,很多老板觉得组织员工出去唱个歌、吃个烧烤、做个团建就是精神世界建设了,这是错误的。有的企业很喜欢大张旗鼓的搞团建活动,这不是说没有用,但效果很短暂,也许就是活动前后一段时间有用,时间一长就忘了。
比如唱歌,万一大部分员工不爱唱呢,几位麦霸倒是尽兴了,其余人完全无所事事,其它活动也一样。个人认为精神世界建设一定要具有长期性,并且要尽量让全员参与、活动面要广,这里说的全员参与不是指某一个单项活动需要全员参与,而是设立很多单项活动尽量满足全员。
比如作为企业可以同时成立书画社、摄影社、棋友社、K歌团、登山团、夜跑团等等,就像大学中的社团,多种多样,员工总会有一样他自己喜欢并且愿意参与的,甚至员工家人和朋友都可以参与,扩大影响力。各社团定期组织活动、比赛,这就是所谓的长期性建设,某人酷爱书法,那么为了拿到更好的名次,他会长期坚持,从而丰富了其精神世界,转移物质财富不满足给他带来的压力。
在外部看来也认为该企业活动丰富多彩。如果某位员工真的在企业以外获得了好的成绩更应该拿出来大肆宣传、褒奖,外界记住的不一定是这个人,而更容易记住的是这个企业,对企业宣传上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慢慢的企业也形成一种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可悲的是有些企业却走了相反的方向,员工但凡个人精神生活有所建树,就开始质疑其工作上不上进了,这给该名员工定会造成不小的心理挫伤。如果生活中只剩下工作,刚好又在工作中不能获得理想的报酬,那这名员工的负能量又怎么不会出现呢?
所以在员工精神世界的建设上,作为企业管理者必定要下些功夫,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
精彩评论